活化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
2021-02-19 12:33:52 来源:木垒县人民政府
(汤璇、石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传统村落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支点。自2012年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在国家层面正式启动以来,我区共有5批18个村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有6个传统村落都位于我县,成为自治区拥有传统村落最多的县。
这两天在西吉尔镇水磨沟村,“中国传统村落水磨沟村”的金色标志牌,醒目地悬挂在一进村的墙面上,牌子上的二维码清晰可见。
传统村落保护标志牌是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的设计样式和标准尺寸,统一制作。标志牌除了标识本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时间外,还拥有独一无二的二维码,游客扫码就能进入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在手机上了解该中国传统村落的历史沿革、环境格局、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美食物产和旅游导览等信息,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现传统村落全貌推进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原则,根据全县59村的不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将“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编制完成了6个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制定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累计投入1亿元完善基础设施。
在英格堡乡月亮地村蓝月亮客栈,胡建刚正在制作今年春节的农家土席。2017年,胡建刚从米泉返回月亮地村,按照《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的要求,在自家的宅基地盖起了拔廊房,搞起了民宿旅游。经过三年的经营,他的“蓝月亮客栈”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客栈。
胡建刚告诉记者:当时就是发展乡村旅游,房子是统一打造古村落,要保持以前原有的拔廊房结构,我这个房子是从宅基地上重新翻新的,这边的这个大房子是2017年翻建的,经过经营,客流量慢慢增多了,接待能力有点小,去年又在这边扩建了一部分,这样接待能力就强了。
2017年,为了对月亮地村进行保护性开发,英格堡乡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在原有宅基地基础上新建和翻修拔廊房建筑的,每户补助2.8万元钱,同时筹措资金对村容村貌综合环境整治、还协调建筑拆除、上下水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对古戏台、村史馆等建筑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在保护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打造月亮地传统村落文化旅游项目。
英格堡乡月亮地村党总支书记闫向福说:“我们这个村子是从2014年国家住建部七部委命名下的百年传统村落,命名完以后,村子就必须要修旧如旧 ,统一修成拔廊房。”
我县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目标,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近16亿元,实施城乡棚户区改造5909套、农村安居工程5906户、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6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英格堡乡发展旅游做民宿客栈的农民已经有五十多户,老百姓从保护中得到了非常大的实惠。
英格堡乡党委书记冯锦年说:“我们要把乡村旅游高度地融入到这个乡村振兴之中,纳入十四五规划当中,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我们一个主攻的方向,使我们的小山村因为文化而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