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县白杨河乡:以文明乡风 扮靓群众美好生活
2024-03-22 13:00:53 来源:木垒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白杨河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一项基础性任务,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总目标,不断强化思想教育,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新时代文明实践+”金品牌,先后荣获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2022年昌吉州先进基层武装部、2022年自治区级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2023年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多项荣誉,实现了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喜人态势。
强阵地 优环境夯实乡风文明“硬支撑”
白杨河乡严格按照“五有”标准,结合农家书屋、便民服务大厅、文化会议室等场所,盘活资源、整合力量,提升改造白杨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西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打造以便民服务、宣传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普服务、健康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阵地,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大的精神动力。自2021年以来,全乡累计成立志愿服务队21支,注册志愿者304人,以“实践引领+志愿服务+宣传引导”的形式,开展政策宣讲、纠纷调解、扶贫帮困等各类志愿服务441场次,服务时长达5800余小时,服务群众达4713人次,把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通过“乡领导包村、乡干部包巷、村干部包户、志愿者带头示范、群众主动参与”五环联动的模式,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走进群众家中,开展各类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现在的白杨河乡道路宽敞、卫生整洁,群众的幸福感和荣誉感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抓教育 筑思想提升乡风文明“软实力”
白杨河乡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围绕感恩教育,在全乡开展“草根宣讲员”选拔培训,按照“实践所(站)+志愿者+群众”的模式,组织宣讲员走进农牧民群众家,通过“宣讲+文艺”“宣讲+活动”“宣讲+服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国旗下宣讲、先进典型宣讲、入户宣讲等活动,用汉、哈、维等多种语言,把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法律法规讲清楚、讲明白,用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引起共鸣,帮助群众算好三笔账,让群众对各类惠民政策、收入、支出做到“门门清”“笔笔实”“项项准”。同时,依托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阵地,采取“学+看+听+评+践”五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围绕规范阵地建设、队伍组建、完善机制、开展实践活动等4个方面,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夯实了志愿者的理论基础,把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群众村晚”“乡村舞台”等一部部“好戏”送到乡间地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赞美,进一步营造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互帮互助的良好精神面貌。
树新风 扬正气打造乡风文明“金品牌”白杨河乡瞄准群众实际困难,运用“互联网+”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过群众“点单”、实践所(站)“接单”、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的方式,开展志愿帮扶、心愿点单600余场,受益群众达873人次,为群众纾困解难3643件,切实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将移风易俗与“文明新风进万家 六大习惯贵养成”专项文明行动、文明评选等活动相结合,扎实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系列评选活动,在全乡评选出一批群众“看得见、够得着”的榜样事迹,让群众在参与中改变观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盯经济 传文化助力乡风文明“促振兴”白杨河乡通过开展“文明实践+畜牧养殖+爱心志愿+政企协作+乡村振兴”的产销一体化生态养殖模式,打造斯巴哈屠宰场、富硒面粉厂、达穆刺绣等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企业、农牧民合作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以“定向输送劳动力+就地释放劳动力”和“就业+用工企业+就业车间”的结对帮扶机制转移劳动力,切实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以各类文体活动、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等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一约四会”内容,加强基层治理,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积分奖励兑换,进一步提升了各族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推动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受益者。
如今的白杨河乡,在文明建设的行动下,美丽庭院建起来,门前卫生靓起来,百姓口袋鼓起来,文明新风扬起来,各族群众从“站着看”到“主动干”,成为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